搜尋此網誌

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

梵正音朝暮課誦本序

佛教佛經論的翻譯漢語起於東漢一朝,前後蔓延千餘年,雖然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,仍然有新翻譯的漢語經典在問世,漢傳佛教的傳佈說是一部佛經論的翻譯史也不為過。翻譯本身不僅須要具有精準的科學性,更是一種藝術。漢譯佛教經典可以大分兩部分來研究,一為翻譯的經文,一為依音直譯的咒語。前者素來研究者眾,後者就比較沒有那麼的熱門。事實上,咒語由於語言的隔閡,歷來以訛傳訛,取捨之間完全是靠宣道者本身的判斷,很少有直接證據的判定。中土幅員廣大,朝代交替,官話極可能也隨著改變。中國歷代使用什麼語言很少受到重視,所以這一方面的研究也很少見。

咒語依音直譯可能依當朝的官話,也可能根據譯者本身的鄉音。但有一點可以確定,咒語譯音不太可能是現代以北平話為基礎的『國語』或『普通話』發音。以《阿含經》為例,梵語āgama,音譯為阿鋡、阿含暮、阿笈摩。台語『含』發音為 /gam/, 前三者翻譯都很接近台語發音就是一明證。近年來也流行念誦西藏的咒語。但西藏譯音的咒語也有明顯差異的變音,不符原梵音。末學的理論是梵文有四十九個基本音,但是藏文雖然源自梵文,但是只有三十個基本音。所以很明顯,梵音無法完全以藏音來表達。如《六字大明咒》梵文為
Om manipadme hum, /嗡 嘛尼叭咪 吽/但藏譯音為 /嗡 嘛尼唄咪 吽/
又《藥師咒心》:
tadyathā: oṃ bhaiṣajye bhaiṣajye mahabhaiṣajye raja samudgate svāhā;或有一版本為
tadyathā: oṃ bhaiṣajye bhaiṣajye bhaiṣajya samudgate svāhā
藏文有音譯為
Tayatha Om Bekandze Bekandze Maha Bekandze Randze Samu Gate Soha
其中Tadyata他締呀他(玄奘大師譯為即說咒曰)失音為/他呀他/Bhaiajye變為Bekandzesvaha /斯哇哈/則只能發出soha /唆哈/

由上例可知,梵音不論漢譯或藏譯都有很大變音,以往沒有這方面的資料,錯了也無法更正,但今日通梵、漢、藏專家不乏其人,復以印刷業流通發達,網路資訊更是方便搜尋,咒語的正音的時機應該是到了。數年來末學一直期待有專家學者能將日常課誦本的咒語,以正音出版。黃啟檀先生在編著《梵文咒語彙編》及《梵文自學手冊》兩本梵文書籍後,又完成《朝時課誦本 音版》一書,此課誦本收集佛門早晚課常用的咒語,對發正確的梵音有很大的幫助,問序於末學,樂為之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13年季春寫於華梵大學佛教學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