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

『尋』與『伺』英文如何翻譯?

『尋』與『伺』是『成唯識論』所述五十一心所有法的最後兩個法。是思維的兩種階段。原文是vitarka 譯音『毘擔迦』 (巴利文 vitakka) ; vicāra  譯音『毘遮羅』。鳩摩羅什大師原依序譯為『覺』及『觀』。因文字語言變遷,『尋』與『伺』這兩字極易為現代人所誤解,不易從字面了解它們的原意。

尋伺體性者,謂不深推度所緣,思為體性;若深推度所緣,慧為體性應知。
    尋伺所緣者,謂依名身、句身、文身義為所緣。
    尋伺行相者,謂即於此所緣,尋求行相,是尋;即於此所緣,伺察行相,是伺。
    尋伺等起者,謂發起語言。
    尋伺差別者,有七種差別。謂有相、無相,乃至不染汙,如前說。
    尋伺決擇者,若尋伺即分別耶?設分別即尋伺耶?謂諸尋伺必是分別;或有分別非尋伺。
    謂望出世智,所餘一切三界心、心法,皆是分別,而非尋伺。
    尋伺流轉者,若那落迦尋伺,何等行?何所觸?何所引?何相應?何所求?何業轉耶?
   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
『當知尋伺、慧思為性;猶如諸見。若慧、依止意言而生;於所緣境,慞惶推究;雖慧為性,而名尋伺。於諸境界,遽務推求,依止意言、麤慧,名尋。即於此境,不甚遽務、而隨究察,依止意言、細慧,名伺。』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八 (T30, No.1579,  p0623)

『尋』(vitakka):在經中,一詞常不精確地用以代表思考,但在《阿毗達摩論》裏,它精確地代表把心投入或令它朝向目標的心所。猶如國王的親信有能力帶村民入皇宮,尋亦能夠把心投入目標裏。對於修習禪定,尋的特別作用是對治昏沉睡眠蓋(thinamiddha)。--- from Theravada Wiki

『伺』(vicāra):一詞通常意為檢查,然而在此則意為保持心繼續專注於目標。尋是把心與心所投向目標,伺則是心繼續專注於目標。諸注疏提供了好些不同的比喻,以說明此二禪支之間的差別。尋有如展開翅膀起飛的鳥;伺則有如張著翅膀在天空中滑翔的鳥。尋有如投向花朵的蜜蜂;伺則有如在花朵上方嗡嗡作響的蜜蜂。尋有如持著失去光澤的金屬盤之手;伺則有如拭擦該盤的另一隻手。禪那中的伺暫時制止疑蓋(vicikiccha)。--- from Theravada Wiki

『尋』在 The Debate of King Milinda 第十六頁譯為 initial application; 筆者以為翻譯為 "initiating of a thought" 可能比較好。
『伺』在 The Debate of King Milinda 第十六頁則譯為 sustained application, 有翻譯為 "discursive thinking" 較好。

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

上座部是Theravada。大眾部如何說?

上座部是"Theravada"。大眾部則是 "Mahasanghikas",意為 『大眾僧團部』。或有稱為 "Mahasangha"。

「空」:梵字有 sunyata 和 sunya 有何不同?

"Śūnyatā" (Sanskrit 梵文) 一般翻譯為 "emptiness",『空』;"śūnya" (Sanskrit 梵文)是『空的 empty、空洞的 void』。這兩個梵文字,前者是名詞 (noun),後者是形容詞(adjective),所以它們的意義及解釋應該是相同的,只是在句子上用法有不同。

正如 英文的 "beautiful" 和 "beautifulness",前者是形容詞,是『美麗的』,後者是名詞,是『美』。

2011年5月10日 星期二

Rajagriha 與 Rajgir 兩地有何不同?

Rajagriha 即王舍城。是古地名,今名為Rajgir。靈鷲山(Vulture Peak Mountain)即在附近。雖名為山事實上是一小丘。此地有幾部佛教大經皆宣說於此,如法華經、大般若經、佛說無量壽經、大方等大集經、大方等如來藏經等。

另一說法重要地點是舍衛城(Sravasti),佛陀在此說法25年,是當時最大城,今已滄海桑田,僅餘附近的沙耶矺馬耶矺(Sahetha-Mahetha)的小村落。有譯為舍衛國者,不知為何翻為"國"?舍衛國非國也,是一城也。